1、年12月26日,西门子交通在中国的首个全自动驾驶地铁项目——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南段(航头站~御桥站)顺利以最高等级(GoA4)全自动驾驶模式开通,进入载客试运营阶段。18号线是上海首批全功能一次性开通最高等级(GoA4)全自动驾驶系统的地铁线路,系统已通过全自动驾驶功能的第三方安全认证。
2、据宁波海关有关人士提供的信息,宁波市轨道交通项目1号线一期工程主要机电设备已完成国际招标并签订合同,一期工程拟于2014年6月开通,目前建设进展顺利。在综合考量企业资质、设备质量、应用业绩后,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美国赫斯曼、德国G&D和意大利SAFOP等公司成为项目的主要设备供应商。
3、年4月9日:由安达-西门子制造的广州地铁首列列车由嘉兴号货轮运抵广州黄埔港;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首段(西朗-黄沙)开通观光试运营。 1998年7月28日:广州地铁2号线(三元里-琶洲)动工。 1999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西朗-广州东站)正式开通运营。
4、德国的Transrapid公司于2001年于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地铁龙阳路站兴建磁悬浮列车系统,并于2002年正式启用。该线全长30公里,列车最高时速达430公里,由起点至终点站只需8分钟。
德黑兰地铁在20年前的改造工程中,面对一系列技术挑战,如线路调整设计、限界问题和车辆尺寸变化。针对小车改大车的问题,通过创新理论和新方法,如调整线间距、利用单洞双线隧道空间、降低轨面标高等,优化隧道限界和线路设计,有效解决了车辆尺寸不匹配的难题。
德黑兰地铁送风系统噪声控制新工艺,解决了原法国设计的通风系统中存在的“正常通风道与事故排烟道消声不等效”问题,提出“伊朗德黑兰地铁送风系统噪声控制新工艺”。其技术方案为:(1)将车站送风单元第二排烟风阀位置,由端墙位置改到正常通风道的侧墙上。
朝鲜平壤地铁、欧洲节能新建筑、德黑兰地铁、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地铁、京津城际和谐号动车等众多设计工程或工业制造中均应用了浩辰CAD平台。公司2007年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出口增幅达300%。
ZPW-2000、地铁一列车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生产了上百种先进的通信信号产品和设备,承建了近千项国家铁路、城市铁路、地方铁路、高速公路、厂矿、机场、港口等通信信号、机电、电力技术改造工程。
“一五”期间被列入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电工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生产、研制基地、国防装备定点生产厂家。
享有“中国机电产品摇篮”的美誉“一五”期间被列入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电工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生产、研制基地、国防装备定点生产厂家。
1、近日,伴随着盾构机刀盘的缓缓转动,“工匠号5-1”盾构机破土而出,标志着地铁五号线东延段广州开发区至黄埔客运港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这是该段首个实现隧道双线贯通的区间。
2、近日,随着最后一块盖板浇筑完成,广州地铁五号线东延段双岗停车场盖体工程正式实现封顶。目前,双岗停车场维修运转楼机电及装饰装修工程已完成,盖下结构及机电工程正全面开展。
3、近日,广州地铁在建五号线东延段(文冲-黄埔客运港)迎来重大节点,经过全体地铁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双岗停车场综合楼顺利实现封顶目标。
1、广州地铁四号线在车辆技术上引入了日本先进的直线电机,这一创新由株洲时菱提供支持。直线电机的采用显著提升了列车的爬坡能力,使之超越了使用传统旋转电机的车辆,使之成为全国首条采用直线电机的轮轨系统。四号线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其是首个同时拥有高架电缆(仅限车厂内)和第三轨供电系统的地铁线路。
2、广州地铁四号线列车由日本川崎公司与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制造,车型为L型,采用四节编组设计,总长约71米,宽8米。车体侧面为鼓形结构,最高运行速度可达90公里/小时。车体结构采用全焊接大端面挤压铝型材,地板、车顶、侧墙、端墙等部位采用隔热和隔音材料。
3、广州地铁四号线的列车为全动车,爬坡能力可达到70‰以上。另外,四号线车辆可通过受电弓或集电靴受电。
4、Lb型车:如北京地铁28号线和广州地铁4/5/6号线,以其适应复杂线路的能力而备受青睐。 非标准车型:包括AH型车,杭州地铁3号线所选用的车型,以及As型车,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的山地型设计,独特且实用。
1、西门子车辆的特点在于其先进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这使得它们在各种复杂运营条件下都能保持高效运行。此外,西门子的车辆还配备了多种智能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维护车辆状态,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广州地铁一号线的成功运营,不仅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展现了国际合作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2、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性能,展现了广州城市的活力与文化底蕴。列车采用德国西门子原装进口,通过海运跨越万里来到广州,车身以黄色为主色调,两侧的红色饰带象征着广州的龙脉,寓意城市的繁荣昌盛。列车全长约140米,高8米,宽3米,每列车配置48个座椅,最大可容纳7人就座。
3、一号线车辆由西门子-安达(Adtranz-Siemens)联合生产,基础型号是西门子的模块化地铁列车(Siemens Modular Metro)[3]。属于A型号旋转电机车,动力分布中间4节车卡。启动与停止均十分平稳。
是第1款正式载客运营的列车,主要在1号线运营,後曾一度支援过天津轨道交通(编号101-103,被命名为“主席号”)。每卡车卡共3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较之前的DK1型相比,本款列车能够适应北京地铁的车辆限界。
DK4,长春客车厂第一款出口地铁客车,1974年为平壤地铁制造,现被朝鲜铁道省下属工厂改装后运行于国铁新义州-龙泉。DK5,情况不详 有消息说DK5是长客的一款试验车,但是至今没有涂装的图片。DK6,第一款纵排座位列车,1979年为北京地铁制造,共制造了4辆。
车号(当时的):改6节编组之前:601~619;6节编组之后:601~613 DK11型地铁电动客车是北京地铁车辆厂在1984~1985年由DK2型车改成的。是斩波调阻车。是最早实现ATO驾驶的车辆,不过现在已经不能用ATO了。
由于Dk2型车在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于是,首条地铁使用的另一种车型——Dk3型车应运而生。“它从车辆设计上开始向乘客运送服务方面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