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经过“十一五”的发展阶段,已经成功实现了从初创到整体架构搭建的转变,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为核心,以产业技术应用研发为重点的高科技研发平台。该中心在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数控技术、绿色化工、光电子及材料等领域建立了技术方向,其在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科院常州中心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基本完成了从初创到整体架构搭建,以及快速发展的阶段性转变,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为核心,以产业技术应用研发为重点,构建了以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数控技术、绿色化工、光电子及材料等技术领域为方向的高科技研发平台,在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简称“中科院常州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常州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6日合作共建的院地科技创新平台。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旨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在2011年2月28日,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和南京分院主办的“江苏各类科技项目立项程序培训研讨班”在南京新世纪大酒店举行,来自中科院各分院及研究所的领导和科研人员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院常州中心也组织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参加了此次活动。
先进制造所整合了常州机电所、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智能车辆技术中心和常州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现注册为常州市事业法人“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致力于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创新。园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研发中心和总部,例如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研究院、远宇科技瑞声和北大众志等,共同推动了园区的科技发展和总部经济、研发经济建设。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位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致力于高能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支撑,专注于重离子研究和应用技术。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坐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利用同步辐射技术进行精密材料与生物科学的探索。
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致力于工业酶的研发与应用,为工业生产提供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专注于中药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技术的研究,保障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体系内共有162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0个国家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70个院级重点实验室,包括与教育部合作的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始终重视基础研究基地的建设,重点实验室在经费、设备和人才等方面得到了国家和科学院的持续支持。
湿地生态、绿洲生态、青藏高原生态与资源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体系现有162个实验室,其中包括国家在中国科学院建设的10个国家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与教育部部的4个联合室,因中科大为中科院直属高校,所以中科大重点实验室划归中科院系统)、70个院重点实验室。
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位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致力于半导体材料的科学研究。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由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和南海海洋所共同支持,关注边缘海地质环境的研究。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注材料性能与设计的深入探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好,中科院可以等效为大学。
1、综上,2009年11月16日的“中科院深圳育成中心落户蛇口”签约仪式,以及2010年8月23日多家“中科”字号企业入住育成中心,都是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中国科学院深圳现代产业技术创新和育成中心的成果,也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努力和进步。
2、为了破解初创型高科技企业融资难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设立了一项价值10亿的产业基金。携手中国银行、招商证券、道富资本等国内知名金融机构,构建一个强大的资金支撑平台,以解决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3、深圳现代产业技术创新和育成中心的这一举措,是其为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创新引领未来的重要一步。通过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中心将助力初创企业克服融资难题,加速成长,为深圳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4、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建设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从2010年至2012年,该中心由中科院长春分院和哈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紧密合作,致力于初期建设。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组建哈尔滨中心,吸引了超过十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入驻,他们在中心内进行科研活动和技术创新。
5、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致力于满足黑龙江省产业技术的实际需求,其核心职能在于构建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专注于传统产业升级的创新改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关注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通过生态高值生物技术农业产业研发服务平台,推动农业产业的绿色转型。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创新实力,紧密与地方经济社会的科技需求相结合。研究院致力于通过合作共建技术示范和孵化平台,共同推进项目的研发和实施。在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方面,研究院也积极参与,强化需求导向的科技创新与集成,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其主要职能集中在产业应用技术研究上,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及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以推动浙江经济的发展为己任。研究院依托中国科学院及下属研究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面向国际竞争,紧密贴合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致力于攻克重大产业核心技术,引领地方产业的未来发展。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创新能力建设,目标是在3年内在国内物联网应用技术研发领域确立领先地位。特别关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电网这三个方向,预期将在此领域内推出一批具备产业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从而推动浙江省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在技术领域拥有广泛的研究方向,其中包括:在信息技术方面,研究院专注于无线传感网及系统的研发,致力于功能集成电路的开发与设计。此外,他们还深入研究数字声学,以及微电子设备的制造和软件的开发,推动信息技术的前沿进步。新材料领域是研究院的又一亮点。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专注于应用性研发,致力于构建一个独特且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旨在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研发机构和中科院院地合作的核心驱动力,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基地。